是我们严格要求,尽量减少大气污染。”
邓小平转过身来:“牟记者,从参观稻山嘉宽先生的钢铁厂,找到我们鞍钢改造的方向了吗?”
牟记者:“找到了!要从科技方面下大气力。”
邓小平回过身来:“稻山先生,你是知道的,我国管理能力差,想学习,可以吗?”
稻山嘉宽:“怎样学?”
邓小平:“老老实实地学。”他看了看稻山嘉宽的表情,“如果你们在管理方面不教我们,其他的事就不好办了!”
稻山嘉宽想了想:“用你们中国的话说:咱们订一个君子协定,如果在管理方面上海搞不好,那就不是学生的责任,而是教师不好!”
邓小平:“稻山嘉宽先生,我向你推荐一位学生,希望你能收下。”
稻山嘉宽:“谁?”
邓小平指着身旁的吴钢:“他!”
稻山嘉宽愕然地:“他?”
邓小平:“对!他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钢铁专家。他从小就立志做一名钢铁方面的专家,而且还发誓要改变中国落后的钢铁生产现状。”
稻山嘉宽伸出大拇指:“了不起,有志气!”
吴钢用日语说道:“用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话说:我先当好你们的学生。但是,请稻山嘉宽先生相信:有一天我们中国会当你们的先生的!”
稻山嘉宽大声地笑了:“好,好!你说出了我想说还没说的话:曾经是我们老师的中国,用不了多少年,一定会再次成为我们的老师!”
邓小平:“稻山嘉宽先生,目前我们还是要老老实实地当你们的学生!”
稻山嘉宽:“您太谦虚了!”
邓小平:“不!我曾对贵国的政治家说过,日本早有蓬莱国之称,听说有长生不老药,这次访问,也是为了得到它。或者没有长生不老药,但是我想把日本发展科学技术的先进经验作为礼物带回去。”
稻山嘉宽恍然醒悟。
在郁教授、牟记者的画外音中,叠印出相应的历史画面:
郁教授:“正当邓小平访日取得‘精力十分充沛’、‘工作十分周到’、‘访问十分成功’等三个十分,并赢得‘邓旋风’美誉的时候,中央也正在为即将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忙碌着。有关批判‘两个凡是’的讨论以及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也在向纵深发展。同时,随着这场方兴未艾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蓬蓬勃勃的展开,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街面上又出现了大字报,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物再次粉墨登场,顽固地想用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中国。”
牟记者:“邓小平胜利结束访日回到北京,他又立即了解国内发生的新情况,解决新问题。接着,他在积极准备访问泰国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的同时,又为即将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认真地准备发言稿……”中南海邓小平办公室邓小平坐在桌前审阅一份文稿。特写:《井冈山斗争的实践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》谭震林
邓小平吟哦片时,拿起笔批示:
“我看这篇文章好,至少没有错误。我改了一下,如(红旗》不愿登,可以送《人民日报》登。为什么《红旗》不卷人?应该卷人。可以发表不同观点的文章。看来不卷人本身可能就是卷人。邓小平。”
李秘书引胡乔木走进:“乔木同志到了!”
邓小平放下笔站起身来:“请坐吧!”随手拿起一份文稿,“你为我起草的发言稿看过了!点题明确:从明年一月起,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要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上来;措施得体:也就是如何实现这个带有战略性的转移。但是,我认为你还得下大气力修改。”
胡乔木:“主要在哪些方面修改呢?”
邓小平:“一、在我们党内―尤其是在这届领导人当中,有相当部分的同志认为:‘四人帮’粉碎了,顺理成章地应当转移到生产建设方面来。但是,他们并不清楚我们的党在新中国建立以后,就应该很快实现这种战略转移。”
胡乔木:“这就廓清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战略转移。”
邓小平:“二、你在修改这篇发言稿的时候,一定要有理论高度!”
胡乔木:“我努力去修改!”
邓小平:“全国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新情况吗?”
胡乔木:“有!一、有极少数造反派贼心不死,想借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东山再起。”
邓小平:“这是绝对不允许的!”
胡乔木:“二、还有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,想借此打倒毛主席,抛弃毛泽东思想。”
邓小平坚定地:“从现在起,我们必须表明这样的立场:没有毛泽东主席就没有新中国。毛泽东的旗帜,是全党、全军、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旗帜。”
胡乔木:“是!”他转身退下。
邓小平走到窗前,一边吸烟一边眺望窗外的长空。
李秘书走进:“叶帅办公室来电话,他和李副总理约你谈中央工作会议的问题。”
邓小平:“知
第十三集01(4/5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